一般可行的做法是和企业领导人进行商议,改变自己的工资支付办法,即由企业提供一些必要福利,相应地减少自己的工资,并使改变后的工资实际水平和以前保持一致。
【案例1】
某公司部门经理王某2008年每月从公司获取工资薪金收人4 400元,由于租住房屋,每月向外支付房费1 500元,上下班交通费约为300元,每月可实际支配收入为2 600元,则
王某应纳个人所得税=(4 400—2 000)×15%-125=205(元)
若该公司为王某免费提供住房,上下班有班车免费接送,将每月工资下调为2600元则
王某应纳个人所得税=(2 600—2 000)×10%一25=35(元)
筹划后,该部门经理每月可少纳个人所得税170元。
按税法规定,对纳税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自2005年1月1 日起按以下方法纳税: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如果发放奖金的当月,雇员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额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数的差额”后的余额,再除以l 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应纳所得税。但一个纳税年度内该方法只允许采用一次,且雇员取得的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名目的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和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鉴于以上规定,如果纳税人一次性取得的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和考勤奖等数额较大的,将适用较高的税率。此时,若采用“削山头’’税收筹划法,即将较高的一次性取得的奖金进行分期摊销,则可节省不少所得税。
四、 工资薪金所得均匀分摊法
在全年总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月工薪收入保持均衡,全年缴纳的所得税最少。这种均衡不是绝对的平均,而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这个范围可以用以下的方法计算得出:先将全年总收入扣除起征点和税前费用后计算出年应纳税所得,再除以12算出月均应纳税所得,对照税率表查找对应的级数,该级数适用的应纳税所得上下限就是相应的变动范围。只要每个月的应纳税所得都在这个范围内变动,也就是每个月的最高税率都相等,全年应交的税金最少。如果有月份的应纳税所得低于或高于这一范围,都会增加全年应交的税金。
在全年总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年终奖在一定限额以内可以减少全年应交纳的个人所得税。但是,当年终奖超过这个限额时反而会增加全年应交纳的个人所得税。这种减税和增税的作用不是连续的,而是呈现出分段跳跃式变化。
根据现行的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征收办法,当年终奖达到某一临界金额时,超过这一金额多发的奖金反而要低于多交的个人所得税,会产生企业多发奖金个人却少得收入的不合理现象。这些奖金区间起着增税减收的作用,会造成税后收入的减少,这对纳税人来说就像是“雷区”一样危险。
六、 利用公积金优惠政策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7〕144号)的有关规定:企业和个人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提取并向指定机构实际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不计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领取提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时,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
单位可充分利用上述政策,利用当地政府规定的住房公积金最高缴存比例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为职工建立一种长期储备
七、收入人员均衡法
张工程师为某公司设计一机械产品,取得了9000元的设计收入。在设计过程中,其上大学的儿子为了积累实践经验,参与了收集资料及制图工作。
纳税筹划 如果只算张工程师一人的收入,该笔劳务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9000×(1-20%)×20%=1440(元)
如果算两个人各取得4500元报酬,应缴纳个人所得税:(4500-2000)×20%×2=1000(元)
节税额为:1440-1000=440(元)
八、次数筹划法
与工资薪金所得不同,劳务报酬所得征税是以次数为标准的,而不是以月,所以次数的确定对于交纳多少所得税款至关重要,这也是对于劳务报酬所得税进行筹划时首先考虑的一个因素。劳务报酬是以次数为标准的,每次都要扣除一定的费用,所以说在一个月内劳务报酬支付的次数越多,扣除的费用也就越多,其应交纳的税款就越少。所以纳税人在提供劳务时,合理安排纳税时间内每月收取劳务报酬的数量,可以多次扣除法定的费用,减少每月的应纳税所得额,避免适用较高的税率,使自己的净收益增加。
【案例6】
某专家为一上市公司提供咨询服务,按合同约定,该上市公司每年付给该专家咨
费6 万元。如果按一人一次申报纳税的话,其应纳税所得额如下:
一次性申报应纳税所得额=6-6×20%=4.8(万元)
应纳税额=4.8×20%×(1+50%)=1.44(万元)
如果是按每月分3 次,每次2 万元申报纳税,则其应纳税额如下:
按月申报应纳税额=2- 2*20%=1.6(万元)
应纳税额=1.6×20%=0.32(万元)
全月应纳税额=0.32*3=0.94(万元)
两者相比节约税收=1.44- 0.94=0.5(万元)
邮政编码:235000 电话:0561-3911386
传真:0561-3911386 皖ICP备11017166号-1 技术支持:普众互联